淮南帮

淮南生活

淮南市“六个坚持”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实事

2022-04-13 10:23:33 阅读次数:2644
2022年,淮南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9个(17个连片改造项目),涉及两县五区,总建筑面积293.03万平方米,居民3.2万户,预计投资8.4亿元。截至3月底,各县区片区改造方案已基本完成,计划于5

2022年,淮南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9个(17个连片改造项目),涉及两县五区,总建筑面积293.03万平方米,居民3.2万户,预计投资8.4亿元。截至3月底,各县区片区改造方案已基本完成,计划于5月底全面开工,9月底主体工程完工。

一是坚持问计于民,优化方案设计。该市在制定老旧小区改造方案时,坚持遵循“以民意为导向”的原则,改造设计方案制定前,充分征求小区居民意见,社会出资意愿、加装电梯意愿、物业管理方式等内容也同步纳入征求意见范围;邀请相关部门、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代表共同进行改造设计方案(初稿)论证,并在改造小区内进行公示,进一步征求居民群众的意见,确保改造内容符合小区实际,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需求。市直相关部门对设计方案进行并联审查,重点对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架空线缆入地、消防安全、智慧、绿色社区等提出审查意见,在改善小区居住环境的基础上,提升小区居民生活便捷水平。

二是坚持公开透明,强化项目推进。加强各县区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监管,出台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许可证办理和质量安全监管指导意见》。在施工过程中,设立公示牌,公示改造项目、改造内容、工程造价、工程工期、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负责人电话,方便群众对维修改造工程进行监督。每个改造小区聘请3-5名群众监督员,全程进行跟踪监督,充分保证居民对改造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三是坚持政府主导,拓宽筹资渠道。搭建“财政投入为主,管线单位合理共担,社会资本有序参与”的资金保障框架,有效解决改造资金问题。住建、财政、发改等部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同时引入铁塔公司、新能源公司、充电技术公司等社会企业参与机动车充电设施、非机动车充电设施、智能信件箱、直饮水等经营性设施改造。积极推进改造小区房屋维修资金补建、续筹工作,出台了《淮南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交存管理实施细则》,与各县区共同协商确定了补建标准,通过改造中新增的公共受益,建立续筹长效机制。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督查指导。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调度会,协调管线入地,督促县区加快项目进度,协调解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将淮河以南的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等四个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纳入市级监管,市建筑管理处组成专班,开展常态化质量督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前期、施工过程和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开展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项督查,采取查阅资料、现场查看和交流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县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前期手续资料、施工过程资料、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以及现场情况进行全方位督查,查找问题,及时补缺补差。积极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宣贯和统计制度培训,邀请省、市相关专家,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和老旧小区改造设计要点进行宣贯,进一步提高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

五、坚持示范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淮南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改造范围,落实主体责任,整合资源,大力推进老旧小区连片改造。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高规格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督导和协调调度,确保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有序推进。2022年,将全市169个改造小区,划分为17个片区,从区域、片区等方面整体统筹,将零散、独栋、简易楼等与成建制小区打捆改造,打破小区内围墙界限,拓展改造空间,扩展绿化、停车位、充电设施、安防、消防等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整合周边的闲置资产,完善片区的文教、体育、养老、托幼等功能性公共服务设施,补齐片区内各项设施短板。谢家集区唐山片区已明确采取“EPC+O”的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改造,田家庵区采用政府平台公司参与辖区内65个小区经营性设施代建和小区改造后的物业管理,实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管同步。

六是坚持因地制宜,健全长效管理。进一步加强改造小区建后管养,各县区结合小区规模、管理现状、居民的承受能力情况,坚持多种模式推进,实现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首先,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积极选聘专业物业企业,实行市场化物业管理服务,吸引专业公司进驻。其次,落实属地管理。对于难以落实物业管理的小区,社区居委会组织力量为居民提供基础物业服务,确保日常清扫保洁、秩序维护、绿化养护、维修维护。第三,加强业主自治。充分发挥居民在物业管理中的参与作用,鼓励有条件、上规模的老旧小区自行组建物业公司,承担物业管理,加强物业自治。第四,建立和完善“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方式。充分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物业服务企业的“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及时协调统筹社区、业主、企业的问题和需求。

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