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生活
淮南:参与村内移民迁建 推进行洪区安全建设
炎炎烈日,在淮南市寿县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峡山口段行洪区(以下简称“行洪区”)八公山乡赵台村移民拆迁现场,大型机械响声轰鸣,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一片忙碌,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是赵台村“两委”和市职教中心驻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贯彻落实政府决策部署,在对村内移民房屋进行拆迁。
“行洪区”移民迁建,是国务院专题会议研究的重大决议,是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的规划需要,是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举措。
拆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其好坏直接影响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影响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工作队”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把握“法、理、情”尺度,努力做到既“依规施行、按策办事”,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他们创新思路、精心组织、齐心协力,多管齐下,顺利有序推进移民房屋拆迁工作。
在拆迁工作中,“工作队”组织、协调、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采用发放《公开信》、悬挂横幅、标语,广播喇叭定时播放、微信群推送、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合力支持征迁的良好氛围。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
在开拆前,他们对被拆迁户房屋的现状进行详细丈量、登记、汇总,做好项目概算等工作,并进行现场拍照、摄像,留下影像资料,力求全面细致掌握原始情况。
在拆迁工作中,“工作队”按照操作规程施行,做到“合法拆迁、安全拆迁、明白拆迁、协议拆迁”;同时规范协议签订。每一份协议须通“三关”(即:被拆迁人关、村级关、乡级关),过“四长”(组长、村长、点长、乡长),盖“两章”(即:村委会章、乡政府章),“一审核”的工作流程,以确保拆迁户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失,杜绝“人情协议”。
在拆迁工作中针对被拆迁户“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意难愿、议难签”的现象,“工作队”除了耐心去做思想工作外,对心存疑虑的群众,他们还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群众的信任感帮助拆迁户打开心结;他们采取“拉家常”“攀亲戚”“找关系”“托朋友”“去看望”等方式,与拆迁户亲近,争取他们的信赖、理解和支持,实现了拆迁户从“对抗”到“对话”、从“誓不拆房”到“支持拆迁”的完美转变。
同时,“工作队”还积极联系乡党委政府和移民安置点的建设部门,督促他们尽快推进完善安置点内给排水、道路、电力、通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解决移民就学、就医、就业、社会保障、创业等问题。加速推进搬迁群众后续发展,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切实让搬迁群众在稳定脱贫的基础上实现“有发展、可致富”,有效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实现保障搬迁群众长远生计和安置点长治久安的目标。
截至目前,首批列入拆迁的20户移民,按照时序推进,已全面完成拆迁任务。